當前位置: 紅果小說 古代言情 穿越山腳下:我靠力大無窮發家 第23章 收稅

《穿越山腳下:我靠力大無窮發家》 第23章 收稅

在碼頭買魚,可真是太便宜了!

    薑沅蔓在碼頭溜達了一圈兒,耳朵裏聽了一圈兒的價格,像是鮁魚刀魚這種的,也就兩三個大錢兒一斤,還得是品相好的,個頭大且勻溜的。像是鮟鱇這種的,個頭再大也不值錢,一筐能給五個大錢是價兒高的。

    再有鷹爪蝦,個頭小的幹脆賣不上價,個頭大些的,一筐還能賣十個大錢兒。至於爬蝦個頭小的螃蟹都屬於沒人要的,滿碼頭的蹦也沒人管。

    薑沅蔓心不已。吃海鮮的,隻是限於地理位置,山前村要到海邊來太遠了,還真就沒怎麽吃過海貨。如今這邊又賣的這麽便宜。

    別的不說,整兩筐蝦回去曬了蝦米也好啊!還有那不值錢的鮟鱇,其實沒什麽刺,也鮮,那肝兒和魚籽燉出來就更香了!

    今兒王家小舅領著兩個表哥出去的漁獲好,薑沅蔓略算了算,應該能賣上七百個大錢兒,不過也別就因此覺得漁民的日子好過,還有漁稅呢!

    朝廷收的稅不算高,但是到了百姓給地方的時候,就很高了。

    今兒沒帶錢,薑沅蔓啥也沒買,也沒在姥姥家吃晌午飯,就揣著表姐給的海蠣子回家了。這邊剛走,小院子裏王老太的臉啪嗒一下子掉了下來。

    正好飯做好了,小舅娘燉了薑沅蔓帶來的野兔,一家子都許久沒見葷腥了,一上桌都吃的香甜,王老太冷哼了一聲,“吃著孩子帶來的東西,倒是香甜!”

    “娘,怎的了?”大舅今兒為了這頓,還特意和小舅一人倒了一杯酒,“我還說問問呢,怎麽也不留滿滿在家吃頓飯。”

Advertisement

    “你問問你的好媳婦去!”王老太耷拉著臉,沒有一笑意,嚇得幾個孩子都不敢繼續筷,“滿滿長這麽大,就五歲那年來了一次。今兒好不容易來了,孩子之間,親香親香怎麽了?”

    “娘,那不是大郎已經說了親了——”

    “說親了表哥表妹之間就不能說句話了?你打量你是有萬貫家財不,你養的兒子是個小娘就看得上?別說你沒給你兒子一個好家世好樣貌,就是你都給了,就衝著你這樣的婆母,我也不我的外孫兒到你跟前那磋磨!”

    薑沅蔓的確是因為大舅娘的態度才趕走的,要說大舅娘對不好或是給臉瞧了,那倒也不是。隻是兩個表哥一旦湊近薑沅蔓想要和說說話,大舅娘就總有這樣那樣的事吩咐兩個表哥去做。

    心思淺顯的薑沅蔓滿心無奈,如今才九歲,就沒有別的想法,再說了就是將來及笄了要嫁人,那也得找個俊朗的,王家的這兩個表哥,還真就不咋俊朗。

    眼見著大舅娘嚴防死守的,薑沅蔓決定還是不留在這礙眼了,也沒表現出來,隻和王老太說要走山路,不敢走的太晚,王老太也沒多留,給收拾了一包幹貨背走了。

    不知道王老太憋著要罵人呢。

    一路沿著山又回去,薑沅蔓還琢磨呢,姥姥家的日子瞧著不如自家過的好,這還是有地有船的,當朝並沒有海,所以漁民出海捕魚的漁獲都不,隻是相對應的,漁稅要比田稅高些。

    還是那句話,朝廷鷹規定的漁稅高一,下麵的地方們收取的,高出三都是這地方有良心。

Advertisement

    山前村隸屬於安興縣,礁石村隸屬於北馬縣,薑沅蔓還記得五歲那年隨爹娘去姥姥家的時候,大人說話在一旁聽,姥姥就曾說過老爺收的漁稅越來越重,也不知道這幾年那邊的老爺換人了沒。

    這麽一想,又想到了自家,安興縣今年換了,眼瞅著要收夏稅了,也不知道這位老爺是個什麽章程。

    大夏朝的田稅分夏秋兩季征收,六月征收的夏稅,像小麥這種的,就是夏季征收。秋季則多是米類。像山前村這邊,薑沅蔓記事起,隻有一年是夏季沒有收麥子,而是等了秋季收黍的。

    這就要說到一個農民一年究竟要的稅了,朝廷的規定是,田稅不按人頭收,按照你有多的地來收。土地按照地力劃分上中下三等,按照地域和地力規定繳納的數量。像是老薑家此前的中等田,每畝地收取小麥三升。

    如今一畝地的收一般在一石多些,聽著收取三升不算多,但是還有丁稅呢,這個是按照人頭來收的,男子二十歲至六十歲為丁,每年要稅,往年都是隨著夏稅一塊兒的。

    又有一個戶稅,每一戶每年要二百五十六文的戶稅。

    這些是朝廷明文規定的農戶要的稅,還有徭役呢,像是今年,這位老爺征役的抵役銀是十兩銀,對於純靠種地吃飯的小老百姓來說,是幾乎不可能拿得出來的一筆錢。

    家裏小叔是念書的嘛,他科舉又不是隻考四書五經,律法算之類的都要學,薑沅蔓就聽小叔說過朝廷規定的稅收有什麽,這麽一比對,前幾年的那位老爺其他的地方清廉不清廉不知道,至在對農民收稅上,算的上清廉。

Advertisement

    “這是打哪兒回來的,不是進山了,怎麽還弄了海蠣子回來?”

    薑沅蔓到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,家裏隻王氏在家,見薑沅蔓回來了,便趕的端了飯出來給吃,“如今越來越有出息了,在山裏不願意回來了?”

    “娘,您隻瞧著這包袱不覺得眼?”薑沅蔓也了,端著大碗吸溜一大口粥,還是黍,也就是大黃米的,稍微緩了勁兒,笑著問王氏,“您再是猜不到我今兒去哪兒了!”

    包袱裏是王老太給帶回來的幹貨,多是曬的幹魚,還有海帶頭,王氏原本就覺得這包袱眼,如今再看看裏麵裝的東西,有些猜到了,卻不敢相信,“你,你去礁石村了?你這孩子,那麽遠的路,怎麽自己就去了,不是進山了?”

    “你姥姥可好?”

    “姥姥好著呢,朗的很,揀活那速度快的,兩個舅娘都比不上。”薑沅蔓這會兒手裏已經握了一個大饅頭了,今年小麥收了嘛,偶爾吃一頓純麥子麵的饅頭還是行的,“我今兒是進山了,從雲霧山穿過去,看見海了我就下了山,正要問是哪裏呢,就看見我大舅了。”

    王氏有幾年沒回娘家了,說心裏不惦記那是假的,聽著薑沅蔓說,一時又哭又笑的,薑沅蔓就哄娘,“莫哭莫哭,趕明兒我還去呢,您不是給姥姥準備了東西,我明兒捎過去。我今兒也漲了見識了,那碼頭上的魚真便宜,明兒我買些回來,給您燉魚吃!再買筐蝦,曬些蝦米,冬天做白菜湯抓一把進去,鮮翻天靈蓋!”

    “對了,我呢,得找我要錢呢!”

    王氏笑著眼角的淚,順手收拾了薑沅蔓吃完的碗筷,“今兒晌午就敲鑼喊著下晌大棗樹下說事兒,估著是夏稅的事兒,你也去了,估現在那邊兒正熱鬧呢。”

Advertisement

    可不是正熱鬧呢,如今這會兒是一年中相對比較閑的時候,地裏的活兒沒那麽多了,這一說有事要說,幾乎是村子裏沒事幹的都來了。

    大人孩子的聚堆兒,就是都小聲說話呢,站在前麵的裏正孟慶義眉頭鎖,耳朵邊嗡嗡的。

    孟慶義不是山前村的,他是隔壁大柳村的,如今的基層組織,朝廷對農村的管轄,縣之下隻有裏正,村長不算

    裏正呢,《舊唐書·職誌二》有言:「百戶為裏,五裏為鄉。兩京及州縣之郭,分為坊,郊外為村。裏及坊村皆有正,以司督察。」,負責按比戶口,均田授田,催驅賦役,鄉鄰治安。薑九這個山前村的村長,說起來,手裏沒什麽權利。

    像是前兩次老薑家買地,薑大喜薑沅蔓進山獵了野野兔,又買了提著去裏正家請人家給辦事的。去縣裏重寫田契,沒有裏正帶著,人家府的人可不搭理你。

    山前村和大柳村兩個村子加起來,正好一百戶,孟慶義就負責了兩個村子,隻是平常人家裏正有威呢,不怎麽往山前村這邊來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!”

    薑九爺敲了敲鑼,“好了,都閉,今兒裏正來給咱們說今年的賦稅一事,都好好的聽好了!”

    孟慶義穿了一長袍,大熱天的戴著頂瓜皮帽,拖了長腔念道:“今夏稅收取戶稅二百五十六文,丁稅每丁四十文……”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