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紅果小說 古代言情 醉瓊枝 110、第 110 章(燙手山芋)

《醉瓊枝》 110、第 110 章(燙手山芋)

 想到這,老皇帝心里對今日來宮里搬弄是非的禍殃子起了惱。

可從表面上倒是看不出陛下的悲喜,他只是轉臉面無表地問陶慧茹:"你說三王妃和人有染,人證俱全,可曾去找廖靜軒查證?"

陶慧茹聽到這,心中一喜,以為陛下到底是聽進去了,連忙道:"工部的大人們說,廖大人似乎又領了差,不在工部當差,甚至已經許久不在京城了。連他的昔日同僚也不是很清楚他的下落。奴家也沒法去找廖大人來問。"

陛下聽到這,突然面一沉道:"我兒府中有喜,他們夫妻二人都是歡喜以待,偏你這個沾親的姑母,卻要蛋里挑骨頭,到鉆營打聽,非要編纂出些子虛烏有的丑聞。越過三皇子,跑到宮中太后的跟前搬弄是非!"

說到這時,皇帝語氣已經愈加嚴苛。

陶慧茹終于聽出話茬不對,慌忙抬頭,要為自己辯駁:"可是陛下,雅姝那孩子的月份不對啊,獨守王府數月,怎麼可能有四個多月的孕啊!我怕這個做姑母的就算有心偏私,也沒法睜眼說瞎話,瞞陛下和太后啊!"

若算月份,陶雅姝可能連王府都沒嫁過去呢,就已經暗結珠胎了!老皇帝就算不皇家丑聞鬧得滿城風雨,也不該如此判,惱恨遷怒啊!

要知道,心地來到太后的宮中告狀,可沒在大庭廣眾下穿侄的丑行,就是想到了這一點!

可惜陛下的心眼子,歪得已經不行了,立意要維護了兒子和媳婦的名聲。

這個陶氏原本看可憐,當初楊家滅門的時候,他是看在陶家的分上,饒了和兒子的命。

而后來,皇帝又是因為后悔當初草率的決定,對楊家起了些微愧的心思,更不曾針對們母子,還讓的兒子做了寺

Advertisement

若老實安分地做修行人,自然是有一份太平安逸的前程。

可這陶氏,毫無出家人的慈悲,連對自己的侄都這麼心狠。

如此家丑誰不是替家人遮掩著?而陶氏卻越過了父親和兄長,非要到太后這來置侄于死地。

這一份心狠,一定有著私人恩怨,在朝堂浸染了那麼多年的陛下如何看不出來?

再加上又攛掇著太子妃同來,不就是要搞得他兩個兒子兄弟鬩墻嗎?

想到這,陛下因為愧疚楊家而分給陶氏的最后一點憐憫也消散不見。

他垂下老邁的眼皮道:"陶氏毫無長輩心腸,專在宮闈里煽風點火,其心可誅!"

手握極度王權的人,就算想定人莫須有的罪又如何?不需要邏輯章程。

他冷冷吩咐道:"陶氏妄口舌,搬弄是非,命人掌二十下。出家人的打扮,卻耽與世俗宅里的事,著實是六不凈,既然如此,就賞你寺中清修,斷一斷心中雜念吧!"

說到這,已經有侍衛進來,拖拽著陶氏出去領板子了。

陶慧茹慌神了,正想開口辯解,卻被侍衛手疾眼快,一下子堵了,跟拎提老母一樣,拉到外面就開始打板子。

因為被堵了,陶慧茹就算疼得是眼眶裂,也喊不出來。

等這二十個板子打完。侍衛扯下的汗巾子時,陶慧茹已經牙齒松,伴著里的鮮,吐出了三顆牙齒來。

還沒容得繼續喊冤,又被人拖拽出宮,被送到皇寺后山的廟去了。

廟的旁邊,有一座小小的尼姑庵,是專門收送出宮的妃嬪的罰之地。

送去那里,形同坐牢,終都沒有出頭的日子了。

陶慧茹腫著臉,也喊不出話來,只急得兩腳踹地,真是怎麼也想不明白,老皇帝今日這頓判是何意思!

Advertisement

再說太子妃,在陶慧茹挨耳的功夫,就已經嚇得跪在地上。

上次來宮里時,就被個野莽漢驚嚇到,氣神還沒有養回來呢!

這次又被太子脅迫著,跟陶家四姨母來宮里翻云覆雨。

結果一不小心,催發了冰雹一場,還個個都砸在了自己的頭頂上。太子妃更是嚇得心緒不寧,不知自己會了什麼罰。

陛下虎著臉,申斥了太子妃一通,申斥,被人搬弄是非,攪和皇弟府上的清凈。

今日之事,若是日后有半點風聲,皇帝都要將此事算在太子妃的頭上。

至于三皇妃那邊,陛下則當著太后和太子妃的面,溫聲寬,讓回府好好養胎去。

而琳瑯今日提醒陛下過來,免了悲劇一場,再加上先前尋找三皇子有功,只是當時不好賞,今日正好一并賞了,賜下黃金千兩,同時擢升五品宜人封號。

這心眼子偏的,太后都有些看不下去了。

方才陶慧茹罰,就在一旁看得有些莫名其妙,但陛下金口已開,也不好駁斥,以為陛下是不丑聞外泄,才做了遮掩。

可放著陶雅姝著四個月大的肚子回去,一朝瓜落,豈不是要了皇家的脈?

所以待人都走干凈了,太后便迫不及待問陛下是何意思。

陛下老神在在地飲了一口茶,并不敗壞兒子和兒媳的名聲,只簡單解釋道:"翼兒早就歸府,與王妃在一起了。他又不傻,若王妃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他的,他能忍到現在?還請母后不必心,朕的心里有數。"

只一句話,就將太后的給堵上了。雖然理不清這里的緣由,但看陛下的意思,是不宜再刨問底了。

方才陛下罰得那麼重,就差殺人滅口了,想來是有些緣由的。

Advertisement

到底是這個老婆子多事了,白白得罪了人。

不提皇帝跟太后的解釋,再說被楚琳瑯一路攙扶出宮的陶雅姝也是心有余悸。

那一碗墮胎藥的味道似乎還縈繞在鼻息,若不是楚琳瑯及時請來了陛下,就算真扎死了陶慧茹,也無濟于事。

"你的反應怎麼這麼快?我都沒琢磨出來,你卻想到請陛下去了?"

楚琳瑯其實也后怕得很,當時雖然覺得事不對,可偏又不好跟陛下明說。

所以先誆了個十萬火急的事務說給宮人聽,引得陛下見后,便又扯起了神那一套,直說自己今日批卦,算得陛下今日有一喜,只是這一喜在太后的寢宮,錯過時辰,就過時不候了。

虧得陛下當時批奏折批得乏累了,正想走,看這新梅安人說得神采飛揚的樣子,也是一時起了好奇心,便干脆起,帶著往太后的宮里走。

"我尋思著,若是太后宮里太平無事,我還要絞盡腦再編一樁'喜事',免得挨皇帝的板子。幸好你那四姑姑真是個攪事,倒是免了我再誆騙一場。"

陶雅姝可是知道自己的閨是個何等的人,就算太后宮里風平浪靜,只怕也能遮掩過去。

不過現在,陶雅姝只有劫后余生的慶幸和無盡激。

若不是有琳瑯的仗義相助,是絕保不住腹中的孩兒的。

"等孩子出生,你做孩兒的干娘可好?"

聽了陶雅姝的話,楚琳瑯笑道:"好啊,那可是求之不得,我若了堂堂皇孫的干娘,走起路來豈不是更威風?"

陶雅姝話出口時,其實是后悔了。怕自己無心的這話,卻勾起楚琳瑯的傷心事。

不過楚琳瑯可不是那麼矯的人,只是笑地接話,看起來渾不在意的樣子。

Advertisement

雅姝心里默默嘆氣,多好的人啊!

是不是上天看太過完能干,才非要讓有些缺憾呢?

想到這,雅姝又是替琳瑯到心疼。若是司徒大人能善待琳瑯,那是最好。

若他不能,那麼陶雅姝就是窮極畢生,也決不讓琳瑯到半分的委屈!

琳瑯聽了陶雅姝的話,更是樂了:"他會給我什麼委屈,你可切莫冤枉司徒大人啊!"

陶雅姝卻是微微苦笑,不知該不該提醒楚琳瑯。

這次去迎和親的隊伍,本該是禮部員的事,可是卻的人卻偏偏是三皇子和司徒晟,難道沒發現不妥。

可話到邊,陶雅姝又咽了下去,有些事,還是等真要發生了再說吧。

不然現在說出來,也只能是徒增煩惱。

再說太子妃,被皇帝申斥了一通后,便失魂落魄回府。

太子早就在書房里轉圈拉磨了。

 一看太子妃回來,立刻迫不及待地問:"怎麼樣?太后有沒有將人找來問詢?陶雅姝真的有孕?"

太子妃蔫蔫道:"有了,四個月了......"

太子聞聽,不狂喜握拳:"太好了!那太后有沒有通稟父皇,又是怎麼置陶雅姝的?"

太子妃癟了癟,哭泣道:"陛下賞了陶四姑姑二十板子,又將廟旁的靜心庵了......還罰我回太子府,足三個月!"

啊?太子聽得眼珠子都快掉了下來,疑心自己聽了什麼。

可他聽太子妃詳細講述一遍之后,心里只剩下悲憤了--父皇,你這心眼子偏的,只要是三皇子的,就算不是他的孽種也要維護嗎?

可還沒等他悲憤完,陛下問責的旨已經下到了太子府,讓太子立刻宮聽訓。

太子妃深知太子的脾氣,也顧不得委屈痛哭了,只趕跟太子叮囑:"殿下,一會去了陛下那,可千萬別再論什麼曲直對錯了,更別提三皇子的家事。你便盡往我的上推,只說婦人嚼舌的事,你全都不知!"

太子卻氣恨跺腳:"憑什麼!除了方良娣肚子里掉出來的是他的親骨,我這個嫡長子,是街上撿來的不!如此不辨是非,父皇是老糊涂了?"

這話太大逆不道,嚇得太子妃連忙捂太子的

太子反手摟住太子妃,跟個孩子一般,開始嚎啕大哭。

虧他還是堂堂國儲,卻累得自己這般賢良的正妃在宮中頻頻遭折辱。

可老三的媳婦,都他娘的懷了孽種,還能讓陛下為撐腰!

這一刻,太子既為自己,也為自己的媳婦覺得傷心委屈。

可是哭過一場后,還是得抹掉中年人無用又悲涼的眼淚,乖乖宮聽訓。

皇帝的這一場訓,罵的十分不客氣,連帶申斥了太子最近一段時間的政務無能。

帝王對王儲雖然向來都是管教嚴厲,但也是要給未來國君幾分面子的。

而陛下當著幾位重臣,對太子的罵,顯然是已經不留面了。

而且太子如今手里幾乎沒有什麼實權了,他以前兼管的政務,如今卻被陛下一點點往三皇子的手里轉。

這意味著什麼,朝中的老狐哪個嗅聞不出來?

雖然有那不開竅的老臣,擔心陛下做出廢長立的事來,早早上書勸諫。

可陛下的回復卻是異常冷淡,奏折上只有不見起伏的三個字"知道了"。

這樣一來,那些老臣也很是無奈,因為太子雖然不握著實權,卻依然掛著皇儲的名頭,人挑剔不得。

而太子似乎也習慣了父皇的冷落,老老實實地回府當起了脖子的烏

跟風平浪靜的太子府相比,陶家就不甚太平了。

這陶慧茹好端端的,為何會跟太子妃宮,又如何惹了雷霆之怒,被押送到了靜心庵?就連陶國公本人都莫名其妙。

命人去打聽,可宮里的人都諱莫如深,誰也不肯說當天發生了何事。

陶海盛聽聞妹妹在宮里被打得牙齒落,心疼得直跺腳,差一點就要宮去拜陛下,懇請他可憐陶氏,收回圣命。

吳氏嚇得趕扯住丈夫,勸他不要多管閑事,卻生挨了陶海盛的一耳摑。

"我親生妹妹的事,豈是多管閑事?出生時就早產,那麼大的一點,誰抱都哭,就是在我懷里才乖巧,我的兄長豈能不管!"

吳氏可沒跟著陶慧茹吃司,今日又挨了一,也是心里來氣:"你親生的妹妹?怎麼不見你管教的言行?陛下能如此罰,足見闖下了何等大的彌天大禍!你卻不看眼,還要宮給?就不怕自己也比送到寺去做頭和尚?現在是躺在你懷里的弱嬰孩嗎?那心眼子多的,都能嚇死個人,我看啊,是克了夫家,又來克娘家了!"

這話,惹得陶海盛大怒,手還要打吳氏。

可就在這時,陶國公卻一步邁進來,二話不說,便給了兒子一記耳:"國公府可是鄉野小民之家?你一言不合就手打自己的正室,是要丟我們家的臉?況且吳氏哪里說錯?陶慧茹看誰不順眼,就非要弄得人家破人亡的子,不就是你這個當兄長的慣出來的?你有這時間,還不如去三王府見見雅姝那孩子,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。"

陶海盛不敢在父親跟前抖威風,只能低眉順眼,諾諾稱是。

陶國公將兒子到了書房,只父子獨的時候,陶國公才一臉嚴肅道:"你妹妹的事,暫且放到一邊。不知跟太子勾搭做了什麼事,一起惹了陛下的厭煩,依著我看,陛下大約起了廢儲的心思,就是不知何時才會下詔。"

陶海盛聽了大吃一驚,連忙問:"那依著父親看,會是誰為下一位儲君?"

陶國公捻著胡須道:"誰誰!反正我們陶家屹立幾朝不倒,自有基。無論是誰,都得想著好好靠著大樹乘涼。只是這位三皇子,似乎不明白這點。雅姝那孩子跟家里慪氣,他卻不該跟著雅姝與陶家冷淡。我看過幾日,還是你這個做岳丈的低低頭,讓他們夫妻一起回門,大家吃一吃團圓飯吧。"

陶海盛了然點了點頭。同時他在想:妹妹的事,一般人不好出頭,若是到時候他求三皇子出面,相信陛下也會給子一個薄面的。 就在這場宮中鬧劇的第二天,三皇子和司徒晟才迎親回來。

聽聞了這件事后,三皇子還特意去宮中,謝過父皇對雅姝的護。

皇帝說:"要不是新梅安人搖殼跟朕報喜,朕還不知你府上的喜事。為何不早點告知朕?也省得太后誤會了你們。"

劉翼自是向父皇認錯,只說孩子的月份不好,雅姝到有些愧,不知該如何向陛下言說。

皇帝可不是要討伐兒子與兒媳的,所以話題一轉,便到了他們去迎和親隊伍的事上來了。

荊國和親的公主,已經被三皇子和司徒晟迎了京城里。

這次荊國人倒是很重視這次和親,送來的是安谷的小兒阿丹娜。

這也是楊毅上次在北地特意讓司徒晟要重點照顧的小公主。

這所謂的照顧,就是司徒晟務必要保證這小公主了后宮,為陛下的妃嬪。

司徒晟之所以會跟劉翼同去,也是礙著楊毅手里攥著威脅他的籌碼。

當公主的和親使團還沒到了京城的時候,便有人給司徒晟送了信,讓他設法向仁帝求懇親自相迎。

看著這信時,司徒晟就有些抑不住心的殺氣。

他并不想理會,可那信中夾著一縷摻了銀的長發,司徒晟不能不疑心,這是母親的斷發。

沒有辦法,他只能跟著三皇子前往。

而公主京之后,卻并沒有被陛下宣宮中,而是暫時安置在了驛館。

皇帝想要問問幾個近臣的意思,看看如何安置這個燙手的山芋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