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紅果小說 現代言情 予我千秋 第66章 陸拾陸

《予我千秋》 第66章 陸拾陸

景隆七年夏,晉軍進犯大平北疆。

時鎮并州的裴穆清奉兵部令,節帥六州兵馬,北敵犯。

在此之前的四年中,大晉主出兵共計十七次,其中大戰四,小戰十三,平軍得勝之役不過六次而已。大晉裕王有雄才,在靠著征伐武功博得圣眷之后,更是請旨在晉西南的齊康郡大建督視軍馬府,進一步統合大晉南境在戰時的兵政與軍馬,借此培植自己的一方勢力。

大平屢敗,北境將疲兵餒,朝廷在幾番猶豫平衡之后,終于景隆六年秋下令,從鎮戍國之東、南的軍中擇將北調,以重整北境軍風。被派往并州坐鎮的裴穆清正是當中的一位。

當年的裴穆清正值盛年,北臨軍前,嚴行明令,大刀闊斧地整軍練卒,懲辦驕惰,裁汰冗弱,提拔銳將,短短數月之間,并州軍容煥然一新。此事上聞朝廷,皇帝難得地展眉舒容,兵部亦難得地松了一口氣。至景隆七年開春時,裴穆清于并州境選募新兵,意在為并州守軍添補新

無家、背井離鄉的顧易便在那時伍。其后幾經核試,他為裴穆清親兵中的一員,負責每日傳喚軍令、遞送驛報等事宜。如此沒過多久便逢大晉來犯,他被點主帥扈隨人馬,于四月末跟隨裴穆清統軍出征。

那個時候的平軍,迫切需要在北境贏得一場大勝,以進一步鞏固這剛剛得以重振的軍威。

但這絕非易事。

晉軍擁勝者之凜凜兵威,后方輜補源源不斷,軍馬個個抖擻兇狠,如同張著獠牙的群狼一般撲向大平。

裴穆清善戰,亦善謀,驍勇之下不缺沉穩,統率麾下與晉軍且戰且周旋,以拖磨晉軍高盛的氣焰。晉軍未能戰而即勝,漸失耐心之下,連續數次出破綻,反平軍占了便宜,由是兩軍陷膠著,一直戰到六月中旬,仍然沒有任何一方奪得的勝利。

Advertisement

就在這時,平軍收得北面一間報。

報稱,高涼郡守軍接督府令,將于十日后調防,接替原守軍的兵馬本該早已抵赴郡,但至今遲遲未見。至于高涼郡守軍為何要被調防,不知;而后繼之兵馬為何遲來,亦不知。

這條間報,足夠令人心,亦足夠令人心疑。

高涼郡作為晉軍的漕司重地,統管前線一切輜重轉運,后方軍資從四面八方匯至郡糧草倉,其積儲之足,非常人能想象。高涼郡守軍調防,新軍不至,則郡人馬空虛,無防可控,正給了平軍一個奇襲的莫大良機。若晉軍漕司不守,前方軍心必,此戰之勝敗可定矣。

但這若是假的,若是晉軍特為平軍設下的一只口袋,又如何?

主帥帳,將領們各執一方,爭論了足足四個時辰,仍未達一致。

裴穆清沉思許久,最后拍板:下令裨將帶軍牽制晉軍主力,自點八千人馬,攜十五日口糧,輕裝北進,奔襲高涼郡。是以寧可拼上這八千人馬的命,也不肯放過這畢其功于一役的難逢良機。

十一日后,平軍八千人馬馳高涼郡境

是時守軍剛撤,郡空虛,平軍兵馬如自天降,晉軍漕司在倉促之間,只能連夜召集漕司兵及郡為數不多的守倉衛兵,勉強抵抗來襲敵軍。

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。

平軍速戰速決,半日破城,裴穆清率軍親至晉軍漕司外喊降,同時分遣人馬至郡各糧草倉,準備縱火焚之。

半個時辰后,晉軍的隨軍轉運使謝淳率領漕司中的一眾武走出來。他們手無寸兵,衫整齊,須發干凈,好像特地為了這一時刻而做了準備。

平軍人馬漸次安靜。

Advertisement

裴穆清看向謝淳,簡單問說:“大人愿降否?”

謝淳也簡單回答:“愿死國也。”

裴穆清點了點頭,“可全大人忠志。大人可有言?”

謝淳沉默許,開口:“唯將軍先遣麾下驅百姓出城,而后再縱火焚倉,免傷無辜。”

裴穆清應允了他的請求,然后命后的部下張弓。

謝淳遂領眾人,慨然赴死。死前,無一人再出一聲。死后,眾人尸被收于漕司之,隨平軍一把火燒骨灰。

裴穆清履踐了對謝淳生前的承諾。

直到將高涼郡的糧草倉盡數燒毀后,平軍仍不能盡信晉軍絕無后詐,因不敢留戰,立刻調轉馬頭,在回軍沿途中將晉軍轉運前線之各要道一一掘毀。

那時候的顧易跟隨裴穆清回馳軍前,并不知道在回去之后還將面臨一場鏖戰才能讓晉軍認敗撤退,而他的命也將差點喪于那一戰。在晝夜兼程的途中,顧易每每疲極時,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個慨然赴死的男人。

在晉軍漕司門前,男人中四箭,層層緇。他奉令幫忙收尸,有一封破碎不全的、尚未來得及遞出的書信從男人冰冷的掉落。

信紙上的墨字被鮮染花了大半,年的顧易只能勉強辨認出其上寥寥數句:

「……

今戰事至此,吾當為國死。國朝百年,兵辱已極,民不可再辱。倘以吾輩之死,全一郡百姓之命,死亦值所。

吾心無所愧,唯憂一死而致吾卿卿悲慟憂傷,罪何可言!

卿當自珍保重,愿能再遇良人,卿護卿,一世不改,則吾地下可安。

……」

這一封不知是要發往何、發至何人的信,被原封不地塞回男人冰冷的口,同他的尸骨一道,在火之中化為灰燼。

Advertisement

……

鄂王府,藏書閣。

炎找到和暢時,他正在聚會神地收理古籍。聽到后聲音,和暢回頭,看清來者后,他擱下了手里的書冊。

“殿下有何事?”和暢彬彬有禮地詢問。

他本以為卓炎此來是有書要尋,可卻久不見答話。的眉目有些沉,在將他看了一會兒后,走至他旁邊找了把椅子坐下,竟是長談之勢。

和暢睹此,收起平素常掛在臉上的浮笑,待發問。

又過了一會兒,卓炎問說:“晉歷元烈三十四年,高涼郡一役,平軍的主帥是裴穆清將軍。此事,炳靖一直都清楚?”

和暢不置可否。他沉默了一下,反問:“殿下為何不去問周懌?”

“周懌話,若非被問,絕不多言。可是我今日十分想要多聽一聽,我想不到去問的那些事。”

此言誠懇,和暢的猶疑被消除。他看道:“是。王爺一直都清楚。”

炎輕輕點頭,又問:“當年謝淳大人,是被裴穆清將軍殺害的。此事,炳靖也一直都清楚?”

和暢答:“是。”

炎的臉毫無意外。的眉目卻更加沉了些,跟著一,像是有話出,可終沒能出聲。

和暢便替說道:“殿下是否想要問,既然大平的裴穆清將軍是王爺的殺父之敵,王爺此前為何還要襄助殿下事?為何要讓裴穆清將軍冤罪被雪洗?為何要視大平軍臣拱立明主上位?”

他問罷,又自答:“蓋因此等私仇,不足擋王爺之大業。”

“想必殿下又要問,王爺之大業者,何謂也?”他繼續說著,全然省去了提問的功夫,“大晉國中,兵不被辱,民不苦戰;天下宇,無征無伐,干戈閉藏。這是王爺之私,亦是王爺之大業。

Advertisement

“為大業,王爺可殺盡所有必殺之人;雖有私,王爺卻可置私仇于蒼生之后。這便是王爺。

“在臣眼中,王爺與殿下從來都不是一路人。殿下為國盡忠,固然令人敬重;王爺圖覆晉室,功過孰高,后世自有公論。

“王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,殿下真能懂得他麼?殿下真能理解他麼?殿下真能輔弼他麼?

“殿下,真能全心全意地王爺麼?”

和暢毫無保留地說完后,躬向卓炎行禮告罪。

炎無聲地坐著。

過了許久,,不發一辭地走出了藏書閣。

外面,下的積雪白得刺目,將眼底出了一層薄薄的水。未回和暢的答案就在心口,一下接一下地躍,試圖沖破的制約。

短暫地駐足,平復心緒,然后繼續邁步向前行去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