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積山石窟及寺院全貌 1956年
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麥積山(因形似麥垛而得名,約在天水市中心東南 45 公里處),開鑿于山體西南、南、東南三側的峭壁上,洞窟之間有層層相疊的棧道相連。
麥積山石窟全圖
在中國眾多佛教石窟中,敦煌石窟、克孜爾千佛洞、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以壁畫著稱,云岡石窟、龍門石窟、大足石刻等以石雕聞名,而麥積山石窟獨以泥塑冠絕于世,被譽為「東方雕塑陳列館」。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、山西大同云岡石窟、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。
麥積山石窟的創建年代為十六國的后秦,也就是姚秦,興盛于北魏至北周,隋唐皆有續作,宋、元、明、清又加重修;其中70% 以上的石窟為北朝時期的作品。隋唐時的洞窟多因地震垮塌。
明清之后,麥積山石窟一度湮沒無聞。1940年,天水人馮國瑞在整理地方文獻的過程中,得到了大量麥積山的資料,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1941年,馮國瑞邀游人共登麥積山,對石窟做了第一次實地調查。馮國瑞為麥積山的石刻、造像等藝術珍品所震撼,回家后用了兩個月的時間,編寫了《麥積山石窟志》一書,交付出版。
消息傳出后,《大公報》、《益世報》等先后進行了專題報道,在國內引起了巨大反響,吸引了眾多專家、學者,麥積山石窟從此重見天日,享譽海內外。彼時距離上一次清朝文人畢沅于1767年在此題詩刻石,已經過去了一百七十余年。
1956年,日本友人名取洋之助應邀來華參加紀念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活動,后考察麥積山,幾乎拍攝了全部能通行洞窟的雕塑作品,照片保存了后期歷次修復前的珍貴資料,有很多現在沒有開放或沒有公布的石窟,是研究麥積山石窟藝術早期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