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的幾千年間,這個優質的建筑材料廣泛應用于橋梁、堤壩、墓葬等地方。
「三合土」還被用作封閉棺材,以保護內部的尸體。例如,宋代江西瑞昌的墓葬就發現,棺四周填塞砂礫,外以「三合土」封閉。
到了明代,以糯米澆灌的「三合土」更是廣泛應用于墓葬中。
說回巨棺,巨石棺外被白石灰、粗砂和粘土緊緊包裹,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外槨。所謂的石棺,實則是「三合土」棺槨。
主棺長度達2.5米,寬1.1米,高1.4米;小棺稍遜,尺寸為2.
4米1.1米1.3米。
這兩個形制相似的「三合土」棺槨,由于在廣西極為少見,當天下午便被送至當地文管所研究。
盡管村民曾嘗試找出墓主,但所有族譜中,都未找到與該石棺有關聯的墓。
然而,令人驚訝的是,當棺木打開,里面是一個樟木棺槨,內有一具穿金黃色衣服的古代遺骸,棺木雖發黑但保存完整,展示著古代喪葬的特點和精神。
在遺骸下,七枚開元通寶銅錢,以北斗七星形狀排列,華貴的衣物也未受歲月侵蝕。兩口棺材的底板上,同樣繪有北斗七星圖案。
這似乎與明代墓葬和北斗七星的淵源有關。人們發現朱元璋的明孝陵七個主要建筑構成了北斗七星。
驚奇的是,萬歷皇帝的定陵中,他并非以傳統仰躺姿勢,而是側身微曲,被視為專屬帝王的北斗七星葬姿。
這究竟寓意何在?風水專家王善初開始關注疑惑的金色外衣。這件衣服并無盤扣,和壯族服飾有顯著區別。在上思縣,這里80%以上的居民是壯族,但已無多少人穿著傳統服飾。
王善初找到了當地歌王岳建霄,詢問他關于壯族傳統服飾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