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甘與共,這對于一個創業團隊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品質,在一個團隊之中,能夠做到賞罰分明,絕對能夠大大加強這個團隊的凝聚力。
但是在很多時候,人們卻往往只能「同艱苦」,而不能「共富貴」,這是人心使然,一般和創業者是誰,并沒有太大關系,甚至往往創業者的格局越大,這樣的情況就越容易發生,對于很多的開國皇帝的創業團隊來說,「狡兔死,走狗烹」,是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。
像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團隊,便也有過這樣的事情。
話說秦朝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之后,卻是暴政橫生,只壓的天下黎民怨聲載道,最終陳勝吳廣起義,揭開了反對暴秦的序幕。
雖然沒過幾年,陳勝、吳廣便身死了,可這一把滅秦之火,卻是愈演愈烈,經過數年征戰,各路勢力之中項羽一家獨大,強行分封諸侯,自命「西楚霸王」,逼地劉邦選擇「退隱」漢中。
但劉邦是「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」,經過一番休養生息,劉邦再次出山,和項羽爭雄天下,又是四年的大戰,劉邦最終逼得項羽自刎烏江,取得了天下。
在取得了天下之后,那麼便要坐享天下了,而劉邦的創業團隊們,自然也是要獲得他們應有的成果了。
劉邦在沛縣起家,他的團隊當中,很多都是一直跟隨他的元老,像是蕭何,曹參,樊噲等人,把這些人安排好,那麼這共享富貴之事,便堪稱是做成了一半。
可是這分封功勞,可不是「排排坐,吃果果」,大家一人一個「王爺當當」,誰也不比誰低,這分封功勞,一定是有個高低順序,先來后到的。
在這幾人之中,如果說誰的功勞堪稱第一的話,那麼便應當首推曹參。
曹參和劉邦皆是沛縣人,在沛縣之時,曹參算是個「典獄長」的官職,也算是沛縣的「頭面人物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