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是歷史上有名的盛世,正所謂「九天閶闔開宮殿,萬國衣冠拜冕琉。」這是描寫唐朝有多麼繁盛的詩句,但在達到頂峰之后,唐朝就走向了衰弱,到最后的滅亡。

「江雨霏霏江草齊,六朝如夢鳥空啼」正是唐朝滅亡時的寫照,那麼唐朝滅亡究竟有多麼的慘烈?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唐朝的下場如此慘烈呢?
在歷史上唐朝的衰弱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,是以黃巢起義為結束的,那為啥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?這還得從皇帝為了用地方勢力牽制中央勢力設立的節度使說起。

唐玄宗在天寶年間設置了節度使,起初節度使確實起到了平定地方牽制中央的作用,但是在安祿山成為了平盧的節度使之后,節度使的性質也慢慢的轉變了。
起初,安祿山還小心翼翼,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前功盡棄,因為此時中央還有他畏懼的人,也就是李林甫。
為何安祿山要害怕李林甫呢?因為此時的李林甫身為宰相自然有權力管理中央軍隊,而且李林甫為官老實,朝廷上他的勢力最為深厚。

但是,在不久之后,李林甫就被楊國忠算計了,不僅身后的勢力多數歸了楊國忠,之后更是一病不起,在不久之后就因病去世了,所以當時的楊國忠在朝里可以說是一手遮天。
但是安祿山并不懼怕楊國忠,相反他根本沒有把楊國忠放在眼里,所以不久之后,安祿山久率領軍隊造反了,起初唐玄宗還不信,但是不久安祿山就打到了都城。
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