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日益提升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「看著好看未必健康」的道理。
在菜市場上,有一些蔬菜外觀靚麗、賣相極佳,看似新鮮實則暗藏隱患,尤其是在春季濕熱交替、菜品容易腐敗的時節,一些不法商販為了延長保鮮時間、提升賣相,不惜使用化學物質來「加工」蔬菜。
甲醛,便是其中最讓人擔憂的一種。
甲醛本是一種工業防腐劑,對人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與毒性,長期攝入可導致免疫力下降、肝腎損傷,甚至增加致癌風險。
在國家明確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背景下,部分菜販子仍鋌而走險,在高溫濕潤的4月,通過違規方式讓蔬菜「假裝新鮮」。
以下三種在市場上常見的「甲醛菜」,尤其在春季更需警惕,醫生提醒消費者盡量避免購買,菜販子自己都不吃,不是沒有道理。
一、雪白脆嫩的水發筍
竹筍本是春季的時令美味,富含纖維素和多種礦物質,具有促進腸道蠕動、清熱利濕的功效。
然而在市場上常見的一類「水發筍」——色澤雪白、質地脆嫩、久煮不變色的筍片,卻往往不是天然處理的結果。
為了讓發好的筍看起來白凈誘人、長時間不變色,一些不良商家在浸泡過程中違規使用了甲醛或工業雙氧水。
這些物質可讓筍的纖維保持脆性,使其外表干凈無斑,但也使得其內含化學殘留,嚴重危害健康。
正常水煮發泡的筍應該略帶米黃色或淺棕色,質感略為發綿,燉煮過程中也會慢慢變軟變黃。
那些過于潔白、聞起來有異味、燉煮后仍過分挺拔脆爽的筍,很可能就是「化工筍」。
尤其在春季氣溫回暖、易腐變的環境下,一些商販便通過化學泡發延長筍的保質期。
這類筍不僅無法提供營養,還可能導致胃腸不適、過敏反應甚至慢性中毒,長期攝入風險極高。
二、顏色艷麗的袋裝菌菇
菌菇類以其營養豐富、味道鮮美而備受青睞,尤其是香菇、金針菇、蟹味菇等,在火鍋和熱炒中出鏡率極高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